中小企业要不要全球化?这已经不是当下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我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标志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切换为“主场全球化”模式,此刻的中国已兼具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的双重身份。这意味着,不论企业所从事的是哪个行业,企业规模有多大,即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着来自全球的竞争。那么,当下所有中国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更该好好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全球化的问题。
任何一家企业的全球化之路都不是平坦的大道,而是充满荆棘的道路。尤其是在全球政经形势充满变数的当下,市场问题与非市场问题交织,需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到底是从市场、技术、公共外交哪个或哪些角度来入手?又如何配置有限的资金、人才、品牌、研发等资源?这往往令中小企业焦头烂额,其困难程度不亚于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大帝进军亚洲时所遇到的“格尔迪奥斯绳结”。
根据这个传说,解开“格尔迪奥斯绳结”的人就成为亚洲的统治者。在亚历山大到来之前,有无数人尝试过解开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直到亚历山大一剑把绳结劈成了两半,才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给破解了。与其他人在既定规则框架下解结不同,亚历山大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解开了这个绳结,这把剑就是打开新世界之门的钥匙。
中国中小企业能否像亚历山大那样有建立规则的勇气,以自己规则走全球化之路的志向?其实,中国中小企业劈开全球化“格尔迪奥斯绳结”的宝剑就是——主导或参与制定标准。
以制定标准为引领,目的是让中小企业掌握一种或几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以解决在全球化不同阶段出现的矛盾。
制定标准有助于更新中小企业发展理念。参与制定相对高级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中小企业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行业发展、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在观念方面从“小我”迈向“大我”,具备“天下”意识,形成全局观、全球观、未来观。这时候,中小企业就已经不是井底之蛙,而是展翅雄鹰。
制定标准有助于中小企业实现组织变革、流程再造。若将关于天下大势的所思所想关照现实,用于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就能推动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作业规范,从而逐步形成流程规范、分工清晰、产出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使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得到有力提升,为企业全球化夯实基础。
制定标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中小企业在形成全局观、全球观、未来观之后,就会洞悉行业发展潮流,对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嗅觉敏锐。为了避免倒在未来对手所竖起的技术壁垒下,企业必须在标准制定方面下好先手棋。为此,企业就需要围绕着未来发展方向,配置人才、资金、数据、技术等创新资源。制定标准不仅关乎理论,更关乎实践,在这个目标之下,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于无形中得到提升。
制定标准有助于中小企业提升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打交道的水平。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少不了与各国(地区)的政府、商协会、社区、企业等打交道,这同样是需要不断实践才能掌握的一项技能。对于国际标准而言,要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无论是主导还是参与制定标准,都不可避免地与多个利益相关者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打交道的水平便会得到提升。
更何况,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通过制定标准实现全球化,还具备一定优势,并且面临着巨大机遇。所谓优势,是指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企业具备代表性,一些领域企业的技术在世界也是领先的。所谓机遇,是指制定标准由政府主导的局面得到大大改观,由市场主导的大门已经打开,企业和相关团体都可以参与制定标准。不得不提的是,类似于纽扣、电池、吸管等一些小物件,甚至一些原材料产品,可能还没有现成的国际标准,依然是一片蓝海。因此,中国中小企业可结合德国“隐形冠军”的策略,在创造独门利器的同时,以制定标准为引领,走出自己的全球化之路。
由此可见,全球化问题虽然千头万绪,但中小企业以制定标准为突破口,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达到一拳打得百拳开的效果。当下,最需要的是发起一场给标准“去魅”的运动,普及标准常识,提升中小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的意识。一些实践证明,制定标准非但不是头部企业的专有权利,而且还是中小企业成为全球细分行业“荣耀冠军”的跑道。
作者:张凡
来源:中国贸易报
声明:该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