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外贸发展中,不少产品的出口主要是由小到一个镇、大到一个县的外贸集聚区实现。全国有很多这样的外贸集聚区,如中国椅业之乡浙江安吉县、箱包集散地河北白沟、著名的纺织出口区——浙江绍兴市柯桥区等。
近日记者点开某羊绒贸易大县相关公众号,看到该县刚刚顺利举办完国际羊绒时装周的消息及相关图片,现场的文字介绍和图片介绍内容都很夺人眼球,但其“支持媒体”一栏让人大吃一惊,因为这一栏只有一家,还是一家不太知名的文化公司。带着吃惊,记者再次用和该县国际羊绒时装周的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发现基本没有主流媒体对该时装周的报道,网上虽有一些相关链接,但大多是来自本地平台的一两条消息。这和“国际时装周”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强烈反差。
仅仅从品牌传播这一项来看,这一外贸集聚区的短板就一目了然。记者回忆起曾采访和走访过的外贸集聚区,其中不乏存在品牌传播短板的。除了这一短板,其他的短板也清晰可见:比如有的外贸集聚区上规模企业太少,作坊或小厂太多;有的外贸集聚区由于地处小县城、小城镇,一些毕业生即便知道这里外贸红火也不愿意前来就业;还有的外贸集聚区缺乏知名的品牌,当地企业商户大多在薄利多销地卖廉价产品,缺乏产品设计、包装推广等现代概念。基础性的短板尚未解决,更别提集聚国际机构、国际人才了。
这些短板的形成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中一部分原因和这些外贸集聚区本身只是基层一个镇、一个县有关。基层一个镇、一个县本身掌握的优势资源不多,即便凭借一两个强项产品实现了经济逆袭,跻身产品之乡、外贸集聚区行列,但短时期内很难实现全面发展。因为要补的短板实在太多,任何一个外贸集聚区没有那么多资金、资源来一一补齐。如此便可解释,为何这么多来自基层县城、乡镇的外贸集聚区,在改革开放中一跃成为著名的产品之乡后,往往后劲不足,转型升级成绩积累不厚。
好在今年疫情倒逼不少外贸集聚区向前迈步、动了起来。比如2018年记者走访过还鲜有电商元素的某外贸集聚区,今年的电商、直播都很壮观,还和知名电商企业形成了合作关系;另一家外贸集聚区的部分企业,针对疫情带火了医疗健身类产品的商机,在亚马逊平台打造出热销产品。
今年这些外贸集聚区走出去的步子当然还是不够的,更大的步伐和转型升级并非易事,甚至并非一镇、一县的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在这一领域,来自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规划、资源支持很有必要,有的地方将外贸集聚区所在的镇升格为副厅级新区是一个积极探索的举措,但还应继续向前摸索。同时,外贸集聚区也可以向一些做得好的地区学习,通过优劣势分析,弄清楚自己对大企业、大机构的合作价值所在,尝试引入外部资源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