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已成为植物肉企业的战场,这些企业希望进入世界上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
据美联社香港9月11日报道,美国植物肉企业“不可能食品”公司10日说,它正等待监管部门批准其进入中国市场,而“超越肉类”公司等竞争对手已在推进在华建立生产基地的计划。这两家公司瞄准了14亿中国消费者,它们希望能与西方同行一道寻找传统仿肉之外的肉类替代品,传统仿肉产品已经覆盖从人造蟹肉、鸭胸肉到牛排的诸多品种。
“不可能食品”公司需要获得监管部门的特殊许可,因为其生产的植物肉产品包含血红素(一种能释放肉味的分子)和大豆蛋白等转基因物质。“不可能食品”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布朗说:“我们正在走监管程序,这需要时间。我现在能说的是,进展顺利。”
报道称,“超越肉类”公司上周宣布将在上海附近的一个工业园区开办工厂,它表示不使用任何转基因原料。
雀巢公司说,它将增加对天津工厂的投资,以建立一条植物肉生产线。
报道注意到,珍肉和星期零等中国本土企业也在扩大业务规模,与全国各地的餐馆合作,甚至提供素食海鲜。
“不可能食品”公司10日宣布,以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和其他一些餐馆的菜单商品的形式,在香港推出一款香肠产品。“不可能食品”公司的产品包括植物牛肉、猪肉和香肠。
布朗说,该公司计划在中国建厂,并在中国国内建立所需原料的供应链,这样就能完全在中国生产其产品。
中国首家食品技术风险投资集团食芯资本的创始人玛蒂尔达·霍(音)说,新冠肺炎疫情是向消费者推介基于植物的肉类替代品的好机会,因为一些人担心这种疾病可能通过肉类传播——尽管没有证据能证明存在这样的病例。霍说:“尽管人们现在开始回归正常,但消费者担心肉类产品与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关联。一些人因此减少了肉类的摄入量。”
然而,由于大多数植物肉产品的价格往往较高,打入中国市场可能是一项挑战。
美食协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萧凯怡说:“中国市场具有挑战性,因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和消费者群体非常多样,而且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不过,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食品受市场欢迎的基本因素——就是公认的口味、价格和便利性。”
据报道,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肉类消费量一直在稳步增长,尽管增长速度在过去10年间有所放缓,但消费量已翻了一番有余。中国全国的肉类消费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